Friday, May 26, 2006

M1 M2和M3輪番調控美國貨幣政策

M1 M2和M3輪番調控美國貨幣政策


上海證券報

美國貨幣調控目標的演變(調整將持續多久?是否意味著行情終結?)

●黃金作為美國貨幣供給的主要調整目標持續了很多年。

●美聯儲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每月公佈流通現鈔、 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數 據,並在1971年開始使用貨幣供給總量度量指標M1、M2和M3,並以M1為主。

●隨著在1970年美聯儲新主席的上任, 美聯儲致力於使用貨幣總量作為中期調 節目標。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每6周召開一次委員會設定各種貨幣供給量(M1、M2) 的增長率,並決定由多高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率與之相匹配。

●在1982年後期,美聯儲淡化了M1作為貨幣政策的指導度量指標,並在1987年停 止宣佈M1增長目標範圍,改以M2為主要調控目標。(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20世紀90年代初,當M2與經濟表現不一致時,美聯儲又決定放棄使用貨幣總量 度量指標M1、M2和M3來作為調節指標, 而改為使用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率作為 貨幣政策調節目標。

●2000年,隨著《Humphrey-HawkinsAct》要求美聯儲設定貨幣供給增長的期限 到期,美聯儲宣佈以後不再設定此類目標,因為貨幣供給增長不能給貨幣政策的執行 提供一個有用的參考標準。但同時美聯儲也聲明: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相信貨幣和 信用行為將繼續具有定量經濟和金融狀況的價值。此外,M2 現仍然是主要指標索引 中的一個成份指標。

給美國貨幣分個類

一、美國貨幣簡介

貨幣實際上就是普遍接受的支付商品和服務的媒介。美國的貨幣體系經歷了從 分散化到相對集中的過程。美國早期以金幣和銀幣作為主要交易媒介, 後來殖民貨 幣和銀行鈔票逐漸流行起來,發展到今天統一的國家貨幣———美元。 美國聯邦儲 備局(美聯儲)將貨幣定義為:貨幣是能夠作為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價值標準和 儲存購買力的任何東西。在美國, 現鈔和在儲蓄機構開的支票帳戶和類似帳戶都是 貨幣的例子。

黃金作為美國貨幣供給的主要調整目標持續了很多年,但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 黃金和黃金標準逐漸不能夠滿足現代複雜經濟貨幣價值的調節目標的需要。隨著美 聯儲在1913年成立,經過幾代人對建立健康金融體系的爭辯和探索,美聯儲的貨幣政 策對美國經濟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美聯儲可提供監管貨幣供給更加具有 彈性的方式,以促進美國經濟的健康成長。

二、美國M1、M2、M3的定義、結構和內容

作為美國負責制定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對如何度量貨幣做了大量研究。 但隨著廣泛的金融創新,不斷有新的需要包括在貨幣度量範圍內的資產出現,這使准 確度量貨幣更加複雜。從1980年開始,美聯儲已經幾次修改了貨幣度量的方法,並最 終確定了現在稱做貨幣總量的貨幣供給度量方法(M1,M2,M3,見右表)。

美聯儲度量貨幣的狹義方法是M1,包括流通現鈔、 活期存款(無利息的支票帳 戶存款)以及旅行支票。這些資產流動性極好,很明顯就是貨幣,因為它們都可以直 接用來作為支付交易的媒介。美國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 只有商業銀行被允許給 其客戶開設支票帳戶,但不允許向該帳戶裡的存款派利息。隨後,隨著金融創新和放 松管制,其他種類的銀行像儲蓄和貸款機構、互惠存款銀行、 信用團體等都陸續被 允許給其客戶開設支票帳戶。另外, 銀行機構也被允許給其客戶開設各種其他種類 的需對餘額支付利息的活期存款帳戶,如NOW(negotiatedorderofwith?drawal ) 帳戶和ATS(automatictransferfromsavings)帳戶等。

美聯儲的M2貨幣總量是在M1的基礎上再加上包括貨幣市場存款帳戶、貨幣市場 共同基金(非機構)及其他流動性較強的資產,如小額定期存款(10萬美元以下)、 儲蓄存款、隔夜回購協議和隔夜存於歐洲非美國銀行的美金等。

美聯儲的M3貨幣總量是在M2的基礎上再加上一些流動性不強的資產, 如大額定 期存款(10萬美元或以上)、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機構)、中長期回購協議及中長 期存於歐洲非美國銀行的美金(Eurodollars1)等。

有了M1、M2和M3的定義後, 很自然就會想到它們所代表的貨幣總量是否都有相 同或相似的趨勢?如果相同或相似,只要用其中一個進行分析研究就可以了。 但如 果不相同,那就要對這三個變量分別進行研究了。根據美聯儲1960-2000年間對M1、 M2和M3增長率的分析,這三個貨幣總量的增長率總的說來趨於一致,它們上升或回落 的時間到1990為止都大體上相似,並且這三者70年代的增長率都高於60年代。不過, 這三者的趨勢也存在明顯的不同。在1968-1971期間,M1增長率基本保持不變, 而同 期的M2和M3增長率卻迥然不同,呈現從8%和10%到12%和15%加速上漲的趨勢。同樣在 1989-1992期間,M1增長率呈現上漲趨勢,而同期M2和M3 增長率卻呈現下降的趨勢。 而在1992-1999期間,M1增長率顯著下降,但同期的M2和M3的增長率卻上升了。

美國貨幣供給M1、M2和M3的大小到底相差多少?我們可以用美國在2000年6月1 日的有關數據來比較一下。在2000年6月1日,M1是1.1萬億美元, 其中流通現鈔少於 一半。雖然美國流通現鈔的三分之二在境外, 但所有流通現鈔還是包含在貨幣供給 M1里,因為這些現鈔都有可能花在美國經濟的商品和服務上。同日的M2和M3分別是4. 8萬億美元和6.8萬億美元。而美聯儲公佈同一天包括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 政府、家庭、非盈利機構和企業的債務則是17.8萬億美元。

可見, 貨幣總量的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究竟選用那一個度量貨幣總量的指標 來調控貨幣目標,很複雜同時又很重要。美聯儲每週和每月都會公佈貨幣供給M1 、 M2、M3數據和美國經濟非金融行業的負債總量數據。美聯儲在每週四公佈的貨幣供 給M1、M2和M3數據,都會刊登在星期五的一些報紙上,也存放在美聯儲的網站裡, 並 可自由下載。

隨行就市各顯其能

美聯儲從20世紀 40年代開始每月公佈流通現鈔、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數據, 並在1971年開始使用貨幣供給總量度量指標M1、M2和M3。原來的貨幣供給度量方式 是按機構種類分類將銀行帳戶相加,比如,原來的M1是由商業銀行的流通現鈔和活期 存款組成。但隨著時間推移, 新的銀行法律和金融創新使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儲蓄 機構的界限變得模糊,原來貨幣供給度量方法的分類方式轉到以流動性來分類,並以 零售(非機構)和批發(機構)來區分。

隨著在1970年美聯儲新主席的上任, 美聯儲致力於使用貨幣總量作為中期調節 目標。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OpenMarketOperation)每6 周召開一次委員 會設定各種貨幣供給量(M1、M2)的增長率, 並決定由多高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 利率與之相匹配。但根據美國50年代和60年代的經驗,我們可看出,以貨幣供給總量 和利率同時作為調控指標是不相容的。比如,當M1增長太快時,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 借利率會升過聯邦市場會員會設定的範圍, 這時聯儲紐約銀行被要求優先考慮聯邦 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率作為調控目標。這!就是說,雖然M1增長已非常高, 但聯儲紐 約銀行還是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買入證券來降低利率,這恰恰會加速M1 的增長。 當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再一次開會時, 它們將決定通過提高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 利率來控制貨幣供給量。但如果收入持續增長, 貨幣增長將會再次超過調控目標。 這正是美國1972年6月到1973年7月真實的情形,當時美國經濟一片繁榮景象,M1增長 了約8%,遠超過了設定的目標,同時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率從4.5%上升到8.5%。 因此經濟很快過熱,通脹壓力非常大。

但在1974年末發生了一系列相反的事件,當時出現了無法想像的經濟緊縮。 聯 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率從12%下跌到5%,並不斷衝擊調控目標的底線。為阻止利率 繼續下降,聯儲紐約銀行在公開市場大量賣出證券,導致貨幣總量急劇減少。很多經 濟學家認為這次美國戰後最惡劣的經濟緊縮之一實際上是一次嚴重的決策錯誤。

《TheFullEmploymentandBalancedGrowthActof1978》,即著名的《 Humphrey -HawkinsAct》,要求美聯儲每年兩次設置一年的貨幣供給增長目標範圍, 並向美國 國會報告。20世紀80年代初期是貨幣總量指標被廣泛接受和認同的時期, 當時的分 析師們對美聯儲每週公佈的貨幣供給數據特別關注,比如,如果美聯儲公佈的M1比預 期的高,則市場就會猜測美聯儲很快會控制貨幣供給增長,從而將貨幣供給指標控制 在設定的目標範圍內,因此會導致短期利率的上升。

因此在1979年美聯儲又一新的主席上任後, 美聯儲決定大幅度擴大聯邦資金同 業隔夜拆借利率(超過5倍)來淡化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率作為操作目標。 因 此美聯儲當時主要的操作目標變成非貸款儲備(美聯儲根據銀行所借貼現貸款量來 確定)。這一改變使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率遭受巨大的波動。但令人吃驚的是, 淡化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率作為調控指標並沒有改善美聯儲對貨幣的控制: 1979年10月後,貨幣供給增長率的波動並沒有像想像的那樣變弱了,反而加劇了;另 外,美聯儲在1979-1982年期間都不能將M1控制在設定目標內。這裡原因很複雜, 可 能是由於利率和經濟週期的劇烈波動, 再加上這期間的一些金融創新措施(如放鬆 金融管制等)等,共同產生了這期間貨幣增長的波動,如在1981年全美國銀行和儲蓄 機構都可為其客戶提供開立NOW帳戶服務後,M1增長和經濟活動的一些度量指標(如 GDP等)之間的對應關係不再成立了。儲戶將儲蓄帳戶(屬於M2,但不屬於M1)裡的 資金轉移到NOW帳戶(屬於M1)裡。由此導致了1982年M1 增長超過了美聯儲設定的 目標範圍,即便當年是美國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最蕭條的時候。

在1982年後期,美聯儲淡化了M1作為貨幣政策的指導度量指標,並在1987年停止 宣佈M1增長目標範圍。1982年10月,在通脹被抑制的情況下,美聯儲有效地回到了平 穩利率階段, 美聯儲是通過淡化貨幣總量指標並轉以貸出儲備作為操作調控目標來 實現的。這種改變使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率波動明顯減少, 但卻沒有改變貨幣 供給增長的波動,使美聯儲在1987年宣佈不再設立M1作為調控目標。 美聯儲做出這 一決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1 )快速的金融創新和放鬆管制已經使貨幣的定 義和度量變得困難;(2)M1和經濟活動之間的穩定關係已不再成立。 這兩點說明 以M1來代表貨幣總量作為調控指標已不再可靠。由此, 美聯儲將其注意力轉到更加 能反映與經濟活動有穩定關係的更廣義的貨幣總量M2上。

到了20世紀90年代,M2增長和經濟表現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弱。90年代前近 30 年持續低利率促使儲蓄者將資金從儲蓄和定期存款(屬於M2)轉到投資股票和債券 基金,而這些沒有包括在任何貨幣供給度量指標裡。因此在90年代初,非機構貨幣市 場共同基金和機構市場共同基金被分別加入了原有的M2和M3定義裡, 但這並沒有明 顯改善這兩個指標與經濟表現之間的關係。因此在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約兩年左右的 1993年7月,格林斯潘在一次國會的作證陳述中評價到:「如果M2與名義收入的歷史 關係一直保持完好,則近年來M2的表現應該與嚴重的經濟緊縮一致。而實際上,貨幣 與收入的歷史關係及貨幣與價格水平的歷史關係顯然已經不成立了, 使得貨幣總量 度量指標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至少現在 M2已不再是反映金融狀況的一個可靠指標, 但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新的指標來替代它。」

美聯儲在90年代初放棄了以貨幣總量目標來指導貨幣政策, 轉向使用聯邦資金 同業隔夜拆借利率作為貨幣政策調節目標。從1992年下半年到1994年2月,美聯儲由 於擔心利率上升會延遲1990-1991年美國經濟蕭條的復甦,因此美聯儲一直保持聯邦 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率在3%不變,美國經濟也的確慢慢地復甦了。從1994年2月份開 始,美國經濟回到了快速增長的軌道,美聯儲通過分幾次將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 率提升到6%來超前阻止將來通脹的壓力。除此之外, 美聯儲還超前採取措施防止需 求下降。美聯儲在1996年降低了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率以防止可能的經濟增長 放緩,但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在1998年崩潰時,美聯儲一次性將聯邦資金同業隔夜 拆借利率調低0.75個百分點以緩和人們當時對金融體系健康的擔憂。隨著1999年美 國經濟的強勁增長,美聯儲採取了提高利率的措施來抑制可能產生的通脹,美聯儲到 2000年底連續7次提高利率,的確抑制了通脹,但經濟增長卻明顯慢下來,因此美聯儲 又在2001初連續兩次降息,以期阻止經濟增長慢下來的趨勢。雖然90 年代美聯儲一 系列及時的措施使美國經濟保持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 並且產生了美國歷史上最長 的經濟增長週期,但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至今,美聯儲的一些措施是否有效已備受質 疑,許多美國人懷疑格林斯潘是否還能拿出「秘密調控武器」繼續創造奇跡。

許多因素持續使美國貨幣增長與宏觀經濟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比如, 流通貨 幣量在1999年下半年急劇增長,因為人們普遍擔心計算機「千年蟲」問題,所以盡可 能將資產變成流動性最好的貨幣形式,隨後在2000 年上半年也沒有出現通常由於季 節性調整而帶來的增長。同樣, 近幾年由於銀行將支票帳戶的資金(需要上繳存款 準備金)轉移到儲蓄帳戶(不需要上繳存款準備金),因此導致M1總量不斷減小。

 2000年,隨著《Humphrey-HawkinsAct》要求美聯儲設定貨幣供給增長的期限到 期,美聯儲宣佈以後不再設定此類目標,因為貨幣供給增長不能給貨幣政策的執行提 供一個有用的參考標準。但同時美聯儲也聲明: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相信貨幣和信 用行為將繼續具有定量經濟和金融狀況的價值。此外,M2 現仍然是主要指標索引( IndexofLeadingIndicator)中的一個成份指標,一些市場分析師運用主要指標索引 裡的一些指標來預測經濟的蕭條和復甦。

調控目標多調控工具多———我們可以改進什麼

(一)我國「九五」時期貨幣政策簡要回顧

「八五」期間,我國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12%,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但同時 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均上漲12.9%,1994 年最高時曾 經達到24.1%。因此,以抑制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把過高的通貨膨脹 率降下來, 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就成為「九五」期間我國財政政策 和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了。為此在「八五」後期和「九五」前期, 中國人民銀行采 取多種貨幣政策措施,嚴格控制貨幣信用總量,廣義貨幣增幅1994年達34.5%,1995年 以後逐年下降,1997年下降到17.3%;零售物價和消費物價1997年也分別相應下降到 0.8%和2.8%,而經濟卻保持了8.8%的快速增長,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為抑制通貨膨脹 做出了重要貢獻。

「九五」後期,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國內市場供求關係的重大變化,中國 經濟出現了需求不足的現象。為刺激內需,人行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並適當 擴大貨幣供給量,主要包括:七次降息、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擴大公開市場操 作、積極調整信貸政策、擴大商業銀行信貸領域, 從而保證了貨幣供給量和貸款的 適度增長。1998、1999年廣義貨幣分別增長15.3%和14.7%,金融機構貸款分別增加1。 15萬億元和1.08萬億元,貨幣供給量和貸款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適應。 貨幣政策為 防止通貨緊縮,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做出了貢獻。

與此同時, 中國人民銀行還積極推進貨幣政策運行機制及貨幣政策工具改革。 以取消貸款規模管理和擴大公開市場操作等為主要標誌, 三年中貨幣政策調控方式 基本實現了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的轉變。1998年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基礎貨幣 1920億元,占當年基礎貨幣增加額的52%;2000年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淨收回基礎貨幣 3000多億元,對控制基礎貨幣投放和貨幣供給量,發揮了重要作用。公開市場操作已 經成為中央

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

此外,改革了存款準備金製度和再貼現利率的生成機制,放開了再貼現利率, 實 現了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和國債市場化發行,放開了外幣貸款利率,改革了外幣存款利 率,擴大了對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利率的浮動幅度,完善了再貸款管理辦法, 健全了 貨幣市場管理的一系列規章制度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發生了很大變化。

(二)我國目前的貨幣政策:調控目標較多、調控工具過多

中國貨幣政策在經濟發展中的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隨著中國加入WTO和 中國經濟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民幣將會成為國際結算貨幣,貨幣政策將會 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將會面臨更加複雜和嚴峻的挑戰。 因此,參考美國貨幣政策的發展歷程及其在美國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出我 國當前貨幣政策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現象和問題。

中國貨幣政策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出發點是為了防止通貨膨脹, 但現在要求貨幣 政策調控的目標較多,既要它保證物價、匯率的穩定 ,又要保持外匯儲備不能減少, 還要支持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工人就業、保持金融市場穩定等等。而美聯儲作為美 國政府中非常獨立的一個機構, 可以獨立地按市場化原則來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美聯儲根據自己對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分析研究, 自主決定貨幣調控政策和貨幣 調控指標。如美聯儲在1971年決定採用M1、M2和M3作為貨幣供給調節指標,並以 M1 為主;但在1987年,隨著金融創新不斷湧現和放鬆管制,M1與經濟表現之間的關係很 弱時,美聯儲又改以M2為主要調控目標;隨後在20世紀90年代初,當M2與經濟表現不 一致時,美聯儲又決定放棄使用貨幣總量度量指標M1、M2和M3來作為調節指標,而改 為使用聯邦資金同業隔夜拆借利率作為貨幣政策調節目標。

我國現在的貨幣供給量、信貸計劃、現金計劃等與經濟運行原來比較緊密的關 系受到了挑戰, 並已經出現了貨幣供給量等計劃指標不可控和與經濟增長的方式發 生了偏離的現象。根據美國貨幣政策的這一發展歷程, 我們應該注意貨幣政策工具 M1、M2和M3效果的有限性,並適時調整或改變調控指標。

美聯儲在90年代初,為更加準確反映不斷增加的基金投資,將非機構貨幣市場共 同基金 和機構市場共同基金分別加入了原有的M2和M3定義裡。美國的M2和M3分別包 含非機構 和機構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但中國目前的廣義貨幣量沒有包括基金。 貨幣 理論發展 到了今天,資產結構發生了變化,直接融資尤其是基金的發展超過了商業銀 行,利息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基金似乎越來越成為影響貨幣政策的一個不 可忽略的變量。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發展歷程中,犯了幾次(1972-1973年,1974年,1979-1982 年 等)將貨幣總量度量指標M1或 M2與利率或其他指標共同作為主要調節目標的錯誤, 產生了與預期相反的效果,一度加速了經濟緊縮或通脹。 我國央行的貨幣工具多過 美聯儲的貨幣工具,目前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貼現再貼現、央行貸款、利息政策、 匯率政策等八大調控貨幣政策的工具,但有時工具太多了 ,實際應用時會產生矛盾, 甚至產生與預期相反的效果。

附表 M1、M2、M3定義及其內容(單位:10億美元)



貨幣總量1999年12月31日 2000年12月31日



M1=流通現鈔



+旅行支票 460 528



+活期存款(無利息的支票帳戶存款) 8 8



+其他活期存款 377 313



M1總量247 240



1092 1089



M2=M1



+小額定期存款 953 1044



+儲蓄存款及貨幣市場存款帳戶 1605 1874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非機構) 702 926



m2總量4412 4933



m3=m2



+大額定期存款 624 784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機構) 512 771



+回購協議(中長期) 283 363



+存於歐洲非美國銀行的美金(中長期) 151 196



M3總量5982 7047

文章摘要

□□□□□□□□□□□□□□□□□□□□□□□□□□

這裡放的是網路上或書裡的文章摘要;上課筆記

□□□□□□□□□□□□□□□□□□□□□□□□□□





----------------------------
所謂的天才是有能力跨越各種範疇的個人,可以在數種不同的智能(包括語言、邏輯數學、音樂、空間視覺、肢體動覺、人際及內省)間穿梭自如的特殊能力。這些能力來自六項個人特質:智慧、知識、思考型態、人格、動機及環境。
因此只有智力測驗是不夠的,在台灣,我們還利用創造力、性向以及心理等各方向來測量天才。

----------------------------
打開那張手寫的單子,最美好的香港原來是這樣的:

尖鼻咀,因為可以觀大陸福田,龍江,還有紅樹林公園。
音樂農莊。大唐荔枝園。三棟屋博物館。
沙田車公廟。寺蓮淨院。
東坪洲,因為可以看石,看白海豚。
大澳鹹漁場。
青馬大橋觀景台。元朗。
到偕記B仔涼粉,一定要吃哪裡的腸粉跟甜點。
下午三點到新麗園粉麵餐廳吃下午茶,剛出爐的酥皮蛋塔,菠蘿油最適合配鴛鴦。
勝利牛丸。
還有陸記桂林米線。

《故鄉的彩虹》褚士瑩
----------------------------
□偉大建築奇蹟 Mook
埃及古文明建築藝術
吉薩金字塔/卡納克阿蒙神殿/阿布辛貝神殿/荷魯斯神殿

歐洲與基督文明建築藝術
邁錫尼遺跡/雅典衛城與巴特農神殿/圓形競技場/萬神殿/聖索菲亞教堂/聖馬可大教堂/比薩大教堂與斜塔/米蘭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凡爾賽宮/凱旋門/倫敦國會大廈/自由女神/聖家堂/艾菲爾鐵塔/金門大橋/紐約摩天大樓/雪梨歌劇院/荷蘭當代建築/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克里姆林/冬宮

中國與日本建築藝術
萬里長城/法隆寺/紫禁城/拙政園/天壇/姬路城/西藏布達拉宮/北京頤和園/

印度教與佛教建築藝術
桑奇佛塔/婆羅浮屠/吳哥遺址/素可泰古城/

伊斯蘭建築藝術
哥多華大清真寺/阿玆哈清真寺/阿爾汗布拉宮/雷吉斯坦/泰姬瑪哈陵/藍色清真寺/

前哥倫布時期美洲建築藝術
提卡爾/帕蓮克/奇琴.伊察/提奧狄華岡/馬丘比丘/

----------------------------
□離我最近的一本書是:「西點鐵則」
第二十三頁第五個句子是:「西點軍校還教育學員成為一個忠心不二的執行者,要堅信司是完美無缺的有識之士,對上司不要有任何猜疑,這是西點的傳統美德。」

----------------------------
□20051121凌晨時國家地理頻道播出「香港:超級城市」
裡面有提到HSBC大樓的特色之一是可以拆卸組裝,就像樂高積木一樣。甚至可以說萬一九七回歸時情勢比預期的還要糟的話,還可以拆下來運走。每個組件都是在國外做好運來的。
特色之二是把通氣系統弄在大樓外面,而非地板下。還利用光線折射,達到日光節約的目的。
特色之三是裡面有個「文件火車」,每個人可以把自己的文件放進去傳送到大樓裡的另一個地方。這點可以學起來,在以後自己的辦公室裡可以用。
----------------------------
□BBS應用分享是基於張貼內容的主題,BLOG是基於個體ID,但是tag的發展逐漸地趨於能夠把不同BLOG的相關內容進行關聯,在更大空間實現主題內容的聚類。

----------------------------
□「社會流行潮」,它爆發的那一刻,即達到臨界水平的那一刻,就是一個引爆點。 作者格拉德威爾走訪了宗教團體、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以及全球最優秀的推銷員,他在書中闡明「社會流行潮」背後的導火索,通過大量深具說服力的研究,揭示出發起流行潮並保持其勢頭的三大原則和方法,即跟人們傳播的行為相關的個別人物法則(The Law of the Few)、跟傳播物本身相關的附著力因素法則(Stickiness Factor)、以及傳播物發揮作用所需的環境(Power of Context)。

----------------------------
□討論一下搜索引擎和BLOG之間的關係。

我個人感覺BLOG的發展其實是和搜索引擎(其實就是GOOGLE :P)
的發展分不開的,大家自己的BLOG上都有REFERER統計吧?

其實大部分BLOG網站的流量GOOGLE的來源都是第一位的。這個和BLOG本身的發佈機制比較SPIDER 。
FRIENDLY和網站主題(theme)比較突出有關。

但是我想說的是GOOGLE通過算法體現了自身的價值觀:並且避免了用戶流量網站向幾個門戶網站集中的趨勢。

如果把互聯網比作一個充滿了自私基因的原始叢林,BLOG反映了一種利他因素。

GOOGLE的PR算法本身是鼓勵互聯互通的。
----------------------------
□查多工軟體(一台電腦做多事)有以下方案:
BeTwin軟體 http://toget.pchome.com.tw/tip/utility/tip_179.html
SLM系列多工平行控制卡為EasyServer 一機多用戶系統 http://www.adfast.com.tw/easysqa.htm
MUS電腦多人系統
Hishare單機多用戶系統
----------------------------
□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用文獻索引)是美國科學資訊所 (ISI)於1973年創立,將社會科學方面的重要論文組織彙整,提供檢索功能,讓使用者可迅速查詢研究所需的相關資訊。SSCI收錄社會科學類期刊1700餘種,涵蓋主題約50餘種。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是1963年建置,收錄科學技術類期刊5900餘種,涵蓋主題約150餘種。
----------------------------
□皇家科學院說:「在許多真實世界情況中,長期關係或許比單一交手更容易維持合作,職是之故,分析短期賽局就往往失諸侷限。歐曼乃是針對所謂無限賽局進行完整正式分析的第一人。他的研究精確指出長期關係假以時日會有何種結果。」
----------------------------
□巫和懋說,納許在一九九四年獲獎的是「不合作賽局理論」;歐曼獲獎,則是對「合作賽局」的理論建構與分析。不合作賽局指只要對手的策略確定,競爭者就可以有最適反應,當一組策略是最適反應時,就是納許均衡。

歐曼的合作賽局是:在衝突的環境中,經過多次的互動(獎或懲),因為雙方產生隱性勾結,漸漸由對立到合作,最後達到雙贏的結果。
----------------------------
□上課筆記:談判20051014
愈能創造出價值(VALUE)的地方,來自於雙方預期差異愈大的地方。
FOR JUMPSHOT CASE:身為JUMPSHOT,理應開價時,開高價的薪水,與一定程度的BOUNS,然後利用球隊方面壓低薪水時,拉高我的BOUNS才對。
----------------------------
□上課筆記:創業專題20051007
台灣產業的例子:掃瞄器VS印表機VS數位相機
這三個產業結構都很類似,但結果大不相同。掃瞄器的CASE要注意三處:關鍵零組件、主流設計、供應商的兩難(SUPPLYER'S PRIMER DELIMA)好像抄錯@@
生命周期的長度決定於→競爭強度→產業結構
要找工作,先做好產業競爭分析的功課。
----------------------------
□賽局與談判的好例子:
地主←→代理人←→佃農
地主←→代理人:地主將監視成本轉到代理人身上,並交代農田收成要採「抽成」的方式,但交給地主是固定的數量。地主可以用包租招標的方式,從眾多代理人中選出最好的。
代理人←→佃農:由於代理人離佃農較近,也較易監視佃農有沒有好好工作,所以多的收成就算代理人的。
----------------------------
□20051014早上《國家地理頻道》播出一段:一個考古學家,把九隻按順序長短的鉛筆「分類」,不管是「分長中短三組」或是「分尖不尖兩組」……。這教授告訴我們,其實根本不需要分類,鉛筆長短只是因為一直削一直削,所以才會有長短之分。他用這點來比喻尼安德塔人用的燧石工具,有的只有一邊利,有的有兩邊……。其實說不定只是一邊鈍了,就磨另一邊,根本不是什麼為了不同的事情發明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些考古出來的「工具」沒什麼意義可言。
要跳脫出「分類」與「既有思維」真的很難
----------------------------
□上課筆記:創業專題20051014洪明洲
杜拉克(應該是他沒錯)說:貨櫃的發明與改良,是造成整個航運效率提升最高的原因。
杜拉克(應該是他沒錯)說:所謂的科技創業只是旁門左道(這句是洪老說的),真正的創業精神是在企業內,除非此企業已失去創業精神。其他的都是「意外」。
----------------------------
□競合策略
賽局的基本要素

參賽者Players
成為參賽者(創造競爭)
請新參賽者進入(供應商、顧客、競爭者、互補者)
改變參賽者
附加價值Add values
獨佔的附加價值
在競爭世界的附加價值
關係的附加價值
模仿
改變附加價值
規則Rules
與顧客簽約
與供應商簽約
零售市場的規則
政府的規則
改變規則
認知(戰術Tactics)
排除迷霧
維持迷霧
製造迷霧
範圍Scope
賽局的連結
附加價值的連結
規則的連結
戰術的連結
更大的賽局

限制供給
贊成觀點:
可以獲得較大的餅
可能產生象徵效果
可能提供免費的宣傳
可能引導顧客在等待期間改買你銷售的次佳的產品
反對觀點:
可能會使市場大餅萎縮-你必須以今天部分的銷售量為代價
可能損失你與顧客的銷售關係
可能使顧客產生負面的情感
造成市場的缺口,使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
----------------------------
□孫子兵法
第柒章:軍爭篇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
□大家都比大小又將如何◎王健。

(前略)

這個世界大家都比「大」、比「強」及比「多」,唯恐不是如此,就無法發展,就被隔離、被迫靠邊,這種邏輯尤今為烈,自今年兩組人馬擴張勢力以對抗G8的情形看來,小國要如何自處,台灣要如何發展,恐怕比政治議題重要。現在日本、韓國及中國聯手即將以高速公路串聯三十二個國家到君士但丁堡,成一連線而形成以日本為首的經濟體系,並發展亞洲自主的軟件,孤立在太平洋中的台灣,請大家放眼看一看正在變幻「動畫世界」,並求探路前進之道,達爾文沒有說「強」者才會生存,倒有說過「適」者才能生存。
.....2004-05-03【台灣日報】
----------------------------
□網游的起點與架空的VIP ——2004年網絡幻想小說回顧.txt

就業是個大問題,在04年,我國城鎮失業率據說出現了十年來首次下降。分析一下虛構世界人物的就業狀況,同樣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多少可以看出幻想文學的一些潮流和趨向。

還有一個普遍存在的技術構想,就是沒有GM存在的網絡游戲。國內目前的網絡游戲生態現狀眾所周知,無論如何談不上誠信兩字,玩家們希望把一切交給交給超級電腦來處理,以杜絕黑幕和不公,也是可以理解的。從《游戲殺手》等專門跟游戲公司作對的作品來看,玩家對網絡游戲經營公司的觀感,絕對不能用親善來形容。名妓讓人心醉,收錢的老鴇則令人生厭,古今如一。

衹不過,自由兌換這種設定,其實是意味著游戲公司獲得了鑄幣權,衹要世界上還存在著國家,大概就沒有哪個政府,會如此慷慨地賦予某個公司這種權力。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用在網絡游戲玩家們在小說當中設想出來的未來上,倒也是很適合的。作者們所希望得到的,都是他們現在所無法得到的。也正因為是玩家們的共同理想,所以才那?容易獲得讀者和其他作者的共鳴,變成通用設定。

網絡游戲類小說最影響閱讀的地方,在于此類小說當中,有太多的數字,比如主角的角色屬性,怪物的資料、“極品”物品的等級分類等等。作者或者為了構思這些數字,尋求所謂的平衡性,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可是,由一團團數字堆積而成的“小說”,會有人看嗎?這樣的數字,真的是必要的嗎?太天位強者霍金在《時間簡史》中寫道,對于一本書來說,每多一道公式,讀者就會減少一半;對于此類小說的讀者來說,數字起到的,大概不會是拉讀者的作用。

一等的作者賣的是幸福,二等的作者賣的是快感。雖然在很多的時候,讀者確實是在追求精神快餐,但小弟不如兄弟,花瓶不如知己,快感不如幸福,也是不變的定律。

□向日本企業學危機管理
□《啟動的藝術》節錄

新創事業的七個里程碑
 證明你的概念、完成設計規格、完成並推出原型、募集資金、把可測試的成品遞送給顧客、把最後產品遞送給顧客、達到損益平衡。

銷售的藝術

把握以下原則,能使你更簡短、更簡單、更有成效地銷售你的組織、產品或服務:
.一開始就清楚說明你的業務是什麼。
.想像你說出一段銷售詞後,你肩頭上坐著一個小矮人詰問你:「那又怎樣?」,回答此問題,並加上「舉例來說……」以生動說明。
.先做好事前準備工作,了解你的銷售對象。
.一○/二○原則:十張投影片、二十分鐘說明,留下足夠時間,與你的銷售對象進行討論
.銷售說明會,主講者應該是執行長,其他團隊成員頂多是使用了兩張投影片,簡短補充說明專業領域部分,或是在討論時擔任解答者。
.專注傾聽銷售對象說什麼,並作筆記,在會議結束時,摘要複述你所聽到與記下來的東西,以確認無誤。此舉也使對方了解你很重視他的意見。

撰寫事業計畫的藝術

坦白說,對一個新創事業而言,事業計畫的用處非常有限,因為創業者的事業計畫書,主要係根據假設、願景,與未知的東西所寫成的。但是,許多投資人仍然期望你提供一份事業計畫書,否則他們無法進行評估。所以,創業伊始,你仍然要撰寫事業計畫書,但不要認為事業計畫書就是聖杯,組織的成功是因為優異的執行,不是優異的事業計畫書。
關於撰寫事業計劃,川崎提出一個顛覆傳統的觀念,他說,你應該先銷售、再撰寫事業計畫。正確的順序是:準備前面提到的十張銷售投影片;找一些朋友充當你的聽眾進行銷售,做十遍銷售;開會討論你從上述銷售經驗中學到的東西;修改你的銷售內容;開始撰寫事業計畫。
為何要先銷售再撰寫事業計畫呢?首先,銷售比事業計畫重要得多,只有極少數投資者會先閱讀你的事業計畫書;其次,銷售內容比事業計畫更容易修改,因為它的內容比較少;不會有人對你的事業計畫書提出回饋意見(坦白說,許多人根本不會閱讀你的事業計畫),但是,人們會立刻對你的銷售作出反應。
專業計劃書中要包含的內容項目,和你要向投資者作銷售說明時的十張投影片內容大致相同,包括組織名稱、問題、解答、事業模式、行銷與銷售、競爭情勢、管理團隊、財務預測與評量指標、資金用途、目前工作進展、完成日期等等。
一份事業計畫書最好不要超過二十頁。其實,愈短的計畫書,愈有人閱讀。其中,投資人最重視的項目之一是財務預測,這部分應該精簡成兩頁,最重要的內容是頭五年的現金流量預測說明。不要忘了把財務預測的背後假設包含在裡頭。

步步為營的藝術

絕大多數事業一開始,都得過上一段吃泡麵的日子,量入為出,縮衣節食地步步為營。因此,這裡也要談談步步為營的藝術。
所謂「步步為營」,要管理的不是獲利,而是現金流量,因為你欠缺現金,沒有現金就撐不下去。因此,短期內,最重要的財務管理就是現金流量,要設法更快速滾進現金。這時期間,你應該採取的事業模式包括:較低的前置資本需求、較短的銷售週期(少於一個月)、較短的收帳期間、循環營收、靠口碑打廣告等。
在步步為營時期,你應該採取由下而上、從細節到總體的預到模式,而不是從總體到細節的預測。來看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你打算創設一家公司,在中國大陸提供上網服務,若採取的是從總體到細節的預測模式,你的預測可能是:中國有十三億人,其中百分之一的人想上網,我的公司取得這個潛力市場的百分之十,每個帳戶一年收取兩百四十元,所以預估一年可以收入三億一千兩百萬元,哇!
步步為營者不能這樣作預測,他們會採取從細節到總體的預測模式:每位銷售人員一天所打的銷售電話中,有十通可以獲得對方聆聽,大約只有百分之五的銷售電話會在六個月內獲得回應,平均一通成功的銷售電話可帶來五百元的生意,一年有兩百四十個工作天,我們初期雇用五位銷售人員,於是,你預估第一年的營收是三十萬元。步步為營的經營時期,面對再樂觀的市場,你都必須採取這種更切實際的預測模式。
此外,不要錯誤詮釋「步步為營」的含義。在這段時期,你應該快速把產品或服務推到市場上,不要一直停留在你的公司內進行測試,而是拿到市場上測試,修正、測試、修正……,這麼做有兩大好處:使現金流量加快,從真實市場上取得回饋意見。
你擔心這種做法可能傷害到你的產品形象【筆曰:真正的第一批使用者,也就是冒險者,通常不是特別在意品質】,當然,此處並非要你把剛開發出來、充滿問題的產品隨隨便便推到市場上,只是要提醒你,不要為了等待一個「-完美」產品的誕生而蹉跎時間。切記,你的阮囊羞澀,市場的競爭腳步很快,還有,所謂「完美」的產品或服務根本不存在。
====>EMBA 2004 12月號 220期 p102
----------------------------
□印度聖雄甘地曾經說過,有七樣東西會毀滅一個人:不勞而獲的財富、沒有良心獲得的快樂、沒有特質的知識、不道德的商業、欠缺人性的科學、不懂得犧牲的崇拜信奉,以及沒有原則的政治。
====>EMBA 2004 12月號 220期 p1
----------------------------
□線上消費愈來愈接近街上購物的模式了。
Google準備公開上市,但這個過程會對內部和諧是一個重大考驗:沒有像創辦人那樣獲得驚人財富的員工,會忿忿不平。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140
----------------------------
□一個股票公司進入線上交易市場的時間的研究
結果發現,影響公司決策的最大因素是,重要競爭對手,尤其是規模相近的競爭對手,選擇進入市場的時間。【筆曰:這也是《創新的兩難》的一面,所以從小市場進攻,會使在位公司沒有警覺性】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118
----------------------------
□日本企業贏的秘密
有個賣馬達的馬淵馬達社長,本來有機會把價格提很高以獲取高利潤,然而他沒有這麼做,而是自行調低價格【筆曰:這麼做除了可以獲取長期伙伴關係之外,還可以運用《創新的兩難》的觀念來解釋:科技的進步會追上使用者的需求,自行破壞高利潤,可造成後續挑戰者的難以維持與競爭,就像3M與杜邦】。
馬淵馬達認為:單品經營不是一個錯誤,問題在於馬達應該泛用化。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107, 110
----------------------------
□軟性創新改變行銷遊戲;內附免費贈品;高定;紫牛
……用成本最低的甚至不花錄的方式搞產品創新。……這是個不能再以廣告一再騷擾人的時代。……軟性創新係指洞察顧客想要什麼【筆曰:想要的是情境、是幫助】。……先賣點子,再想點子【筆曰:就是行銷自己或厚黑學,讓大家相信你,認為你是專家】。……不要把你的構想當成秘密。讓愈多人知道愈有可能實現。……它只有一個核心概念:節省時間,不洗頭,用吸塵器把剪下來的頭髮吸掉。……當雅虎Yahoo!專注提供滿意的顧客更好的服務時,Google專注於那些不滿意的搜尋引擎使用者【筆曰:創新的兩難啊】。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85
----------------------------
□我是一個壞老闆嗎?那要怪我老爸
個人加入的第一個組織是家庭,第一個主管是父母,第一個同事是兄弟姐妹。從看員工的過去,可以幫助了解他的現在。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82
----------------------------
□資訊專案為什麼失敗
「認知不協調理論」:決策者易以直覺為主,且會為自己的想法辯護【筆曰:創新的兩難,中階主管會不自覺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企劃,而非有成長可能的企劃】,亦較不會注意負面訊息。……「期望理論」:面臨兩個均輸的選擇,人們偏愛風險;兩個均贏時,人們規避風險。……「代理人理論」:資訊不對稱下,執行人(代理人)會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執行任務。因此專案經理不可能取消專案。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66
----------------------------
□成功創業需要什麼
有能力建立人際關係、懂得善重別人、 以及能好好服務顧客。……在大部分的情況,不是有人願意花錢讓速競快一點,就是該成本低一點。……只要找一個區塊,持續保持競爭優勢即可。……成立公司第一件事不是印名片,而是找到一個真正願意購買公司產品的顧客。……「去做沒有人想要做的事。」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63
----------------------------
□阿里拳王的照片書,重達34kg;為書設計專門的金屬擺設架;書中附貼紙,讓父母小孩同看時,可遮住不雅部分;最大與最貴的書;以創意為主,剛出書時印製量不多,以免庫存虧損過多;每個月請一個名人,挑出他們喜歡的十本書。用做宣傳。;德國塔式出版社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58
----------------------------
□如何為銷售增加價值
業務人員的銷售技巧
穿著合身沒有縐折;高品質物件的投資;髮型是否整齊;絕不打擊對手;準時;絕不與顧客爭執;抓住機會額外付出,小小的額外付出意義通常都很大;事先計畫與安換會面時間;注意每個時代的慣用語的變遷。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57
----------------------------
□深度顧客焦點乃是一種深植於企業內部的心態,不只是追蹤顧客關係與建立資料庫。【筆曰:這是對組織內部;對外應該是為每樣產品創造一種情境】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28
----------------------------
□摩根史坦利公司的經濟學家謝國忠警告:「以北京及上海為中心的房地產,是一個會破裂的大泡泡。這是中國對鋼鐵等原物料需求如此大的原因。」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20
----------------------------
□經理人應該問的八個問題
「必須做什麼?」、「對企業來說什麼是對的?」、「他們會發展行動計劃」、「他們對決策負責」、「他們對溝通負責」、「他們把焦點放在機會,而不是問題上。」、「他們開會很有生產力」、「他們在思考和說話時,用『我們』來取代『我』」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13
----------------------------
□服務業的品牌策略
勞力密集的服務業在擬定品牌策略時,應思考三個原則:統合各種品牌線索、進行情感連結以及將品牌內化。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11
----------------------------
□托爾斯泰:幸福的家庭永遠長的一個樣子,不幸的家庭卻各自有不幸福的原因。
====>EMBA 2004 6月號 214期 p1
----------------------------
□加拿大太陽馬戲團
結合劇場與馬戲團……相較之下,百老匯十分之九都在虧損……公司的表演尤其吸引大學程度的觀眾……製作過程自治……太短的製作期會限制了創新的資源【筆曰:主管需放手,並清楚意識創新在長期(策略!?)的意義與短期的資源投入】……產製創意的三要素:具有願景的領導人、發展點子的系統【杜拉克曰:創新有是系統的工作】,以及維持高標準。
====>EMBA 2004 5月號 213期 p56
----------------------------
□怪獸求職網站
他沒有試圖改變履歷表,只想在既有模式下,提供更有效的做法。
====>EMBA 2004 5月號 213期 p50
----------------------------
□如何建立超快速企業
「定義痛苦點」:……除了改善作業績效的目標外,研討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刺激行為改變』。
「訂定明確目標」:目標必需與組織績效及員工有切身利害關係
「立即行動」:如同溫水煮青蛙,慢慢改變環境的做法,員工根本察覺不到;但如果你突然大幅度的改變,員工將立即脫離舊行為。
「培養新能力」:主管對員工提出的建議,回答「是」的比例不得於98%,員工期望改進工作,我們不能潑他們冷水。
「定義速度結構」:挹注資源,簡化結構
「計時開始」:1-3年,公司應衡量活動;4-6年應衡量具體事業績效;7-10年衡量重點應以行為為基礎。
簡言之,領導者將加速方案視為最後指導原則。【杜拉克曰:有計劃地捨棄昨天】
====>EMBA 2004 5月號 213期 p35
----------------------------
□超洋國際總經理郭志超
台灣人年工作時數2280小時,比歐美多出幾1000小時,而國民所得只有一半,顯示生產力只有先進國家的三分之一【筆曰:其實應該算購買力平價指數】……台灣企業有兩個基本問題,一是領導者缺乏遠見,或者是未能溝通分享遠見。二是缺乏優良的策略和精確的執行力。……如果演講不能達到至少為公司多賺51萬元的效果,公司實際上是虧損的。
====>EMBA 2004 5月號 213期 p26
----------------------------
□雇用超級巨星的風險
原因之一是一個頂尖人才會表現亮眼,除了他自己的因素外,還加上原來公司提供的資源、流程、管理風格和團隊文化。……如果巨星是來創立新事業或強化團裡,通常績效更糟;但若是取代剛離職的巨星,則可以有較好的績效。
====>EMBA 2004 5月號 213期 p14
----------------------------
□日產汽車領導人高恩:「汽車產業不是賽馬,而是騾子的競賽;比的不是誰最完美,而是誰犯的錯比較少。」【筆曰:那些產業是這樣?成熟產業?】
====>EMBA 2004 5月號 213期 p1
----------------------------
□迎戰大宗商品化的市場 史隆管理學院講師:魏爾
→我怎麼確定自己的產業是否已經大宗商品化了?
 假設你所處的產業不斷有人擴充產能,但卻沒有人離開產業,就是危險的徵兆。
→此環境應用什麼策略?
 有三個分階段進行的策略,並非只選其一。第一是「成本領導」;第二是差異化;第三是事業模式的改變。
→如何真正確保自己在差異化?
 當你的差異化是無形時,他人會很難模仿。…企業文化亦讓他們難以模仿。…重點是企業要不斷移動【筆曰:熊彼得的「創造性毀滅」】
→怎麼知道自己是成功地差異化?
 那就要看你有沒有比競爭者更強的定價能力。
→競爭激烈,創新容易被模仿?
 如果別人第二天就可以模仿,那就不是創新
→如何平衡長期的差異化策略與短期的利潤?
 必須儘早進入策略的第二和第三面向。…陷在大宗商品的遊戲當中,獲利能力會被侵蝕。
====>EMBA 2004 5月號 213期 p68
----------------------------
□七個最糟的溝通行為
 一、只有在有求於人時,才和別人聯絡。
 二、溝通還沒有結論時就中縮,別人不知道究竟怎麼了。
 三、沒有回覆電話或電子郵件。
 四、忘了基本禮儀。沒有使用「請」、「謝謝」等用語。或者是口是要求,而非請求。
 五、沒有傾聽。
 六、說謊
 七、說話時不斷表達負面感覺。不論談什麼,都沒有正面評價,使用如「我痛恨」、「他是白痴」等語言。
====>管理便利貼 EMBA 2004 5月號 213期 p85
----------------------------
□問卷小技巧
 每二到三年,公司應該定期舉行客戶問卷調查,以了解現況。
 注意以下五點:
 一、決定公司想要收集何種資訊,以此為焦點,準備不會太過複雜的問題。
 二、可以採電郵或傳統郵件的方式,一般而言,問題不要多過十二題,否則客戶填寫意願會減低。問卷一開始就指明填寫需要多久的時間。
 三、在問卷裡調問填寫者的基本資料。
 四、訂定填寫截止日期,讓客戶有一些急迫感。
 五、提供獎勵,以提高填寫意願,例如免費電影票。
 ---以下是楊筆筆
 六、提供Feeback,讓企業主可以了解新東西。
 七、提供的物品最好有收藏或使用價值
====>管理便利貼 EMBA 2004 5月號 213期 p79
----------------------------
□Kitchin循環與Juglar循環;市場供需;景氣循環
====>Kitchin循環與Juglar循環.txt
----------------------------
□五力分析;迷思;波特
====>五力分析的迷思.txt
----------------------------□人類歷史的分水嶺
管理。自由放任主義,國富論--1873--國家安全與社會保護主義--1973--市場干預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14
----------------------------
□凱因斯理論的錯誤
國家不再是支配經濟的唯一單位,而是並存的國家、區域、世界、跨國企業四個經濟體系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16
----------------------------
□判斷公司的價值
現金流量、市場佔有率、員工生產力、顧客忠誠度、創新能力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21
----------------------------
□阻撓政治整合唯一有效非意識型態反動
利益集團政治將無以為繼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25
----------------------------
□十八個月便有一次工業經濟危機
已十年未出現。原料經濟與工業經濟分道揚鑣。原料經濟沒落了。
理由:5點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29-30
----------------------------
□不能再控制衰退、景氣循環、失業、儲蓄、支出率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35
----------------------------
□連盟的道理
邱吉爾的傳記中。關於袓先馬博羅Marlborough公爵的描述裡找到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41
----------------------------
□明日企業將依循兩個規則
一、工作往人所在遷移。原因有二
二、沒有機會升遷(MBA需求量大減)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42
----------------------------
□把「工作」視為「財產權」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45
----------------------------
□未來,帶動國際經濟的力量是世界投資
匯率、稅、法律規則變得比工資和關稅更重要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66
----------------------------
□製造心臟瓣膜的廠商說:我不是在世界市場上銷售,而是對心臟外科醫生銷售。世界只有一個市場。成功的商品有市場區隔。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70
----------------------------
□國際企業必要技巧:管理外匯風險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70
----------------------------
□BCG is bad!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70
----------------------------
□海外生產必需比本土生產5%至7.5%才能彌補因距離而產生的成本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72
----------------------------
□日本致富之道
低資金成本、高儲蓄率
推翻凱因斯中心理論:企業家有信心(來自低利率、低資金成本)才會投資。壓低儲蓄會拉高利率,從而打擊企業投資信心。
(PenPen:壓低儲蓄→消費增加→總產出增加→貨幣需求增加→利率上升→投資下降)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91
----------------------------
□假設你有五百億,你不能倒入海裡,你只能投資。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97
----------------------------
□你欠銀行一百萬美元,就是你擁有銀行了。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97
----------------------------
□從未有一個低開發國家,曾是令已開發國家產品滿意的市場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98
----------------------------
□如何解釋美國巨幅貿易赤字的現象?
世界糧食與原料經濟的崩潰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102
----------------------------
□削減美國貿易赤字的方法
一、嚴重的經濟衰退。二、促使拉丁美洲復甦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104
----------------------------
□門面事業prestige projects
ex:鋼鐵廠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106
----------------------------
□離騷21079。科幻小說。移魂。在一個甚麼都無限的社會,步槍與玫瑰都差點要埋葬。
====>離騷21079.txt
----------------------------
□中國對日本扮演強心針、麻藥、嗎啡的效果
  因為中國企業家有一種傾向,他們在賺大錢後,就買土地,變成土地開發商。中國人自古商業資本根深蒂固,對工業資本並不熟悉,所以企業成功後,一有錢,政府,特別是市長,就會要求企業家利用土地,蓋產業園區,土地價格一漲起來,短期間內就能輕鬆地賺大錢,這樣的機會在中國很多,日本以前也如此,泡沫經濟破滅後就少見了。
  第二個影響是通貨膨脹。北京奧運之前,中國有很多國土開發的大型建設,他們急著從日本購買化學原材料、鋼鐵、建設機器、船隻等,而且願意出比日本國內更高的價格買。現在中國國內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也影響日本。五年前奄奄一息的日本產業,拜中國之賜,不但起死回生,而且中國高價購買,讓日本國內有通貨膨脹的傾向。
  就這兩點,中國扮演強心針、麻藥、嗎啡的效果。
====>領導人請去中國走走/大前研一.txt
----------------------------
□能與網路共存的家電、機器快速的擴大市場,還將持續幾年,這是內需。中國的影響是外需。去年十月~十二月日本的GDP成長一.七%,換算成年利率成長七%,但看長期不會持續很久,理由是中國不見得能一直如此購買下去。同時現在日本數位家電如果變成價格競爭,營收成長,獲利卻不見得改善。
====>領導人請去中國走走/大前研一.txt
----------------------------
□「元月效應(January Effect)」
  第一種說法是:美國稅法中規定,民眾投資股票的獲利必須課徵所得稅,但是投資虧損也可以抵減所得稅費用。因此,大部份的股市投資人會在年底前,大量賣出帳面上已經投資虧損的股票,以便減輕稅賦負擔。等到隔一年的元月份時,投資人只要趕快再買回前一年底賣出的股票,就可以維持原先持有的持股股權。
  第二種對於「元月效應」的說法則是:美國各大企業都會在年底12月時,宣布對明年度的獲利展望。如果美國各大企業(指藍籌股,例如微軟、IBM、惠普、思科等)宣布的結果是「樂觀」、「成長」的展望,自然會引吸大批的股市投資人進場買股票,隔年的1月就會出現「元月效應」行情。
====>元月效應精采可期.txt
----------------------------
□荷蘭標;拍賣;競標;次價開式拍賣(英國式拍賣);次價閉式拍賣(維式拍賣);首價開式拍賣(荷蘭式拍賣);首價閉式拍賣(投標法)
====>拍賣的競價方式.txt
----------------------------
□一個產業衰退的第一個訊號是無法再吸引有資格、有條件、有抱負的員工
====>《管理的使命》p143
----------------------------
□當時極少企業稅後資產報酬率大於8%,而當時美國的年通膨率即為8%。如果經理人了解欲點,他們就不會對1969到1970年間許多成長型公司的股價崩盤感到驚訝了。
====>《管理的使命》p156
----------------------------
□對管理工作及管者而言,最重要的三個挑戰是:員工社會的來臨;勞工心理與社會地位轉變;知識工作與知識工作者崛起成為經濟與社會的核心。
====>《管理的使命》p221
----------------------------
□七個創新機會來源:
 1.意料之外的成功或失敗
 2.矛盾,不一致的狀況
 3.基於過程需要的創新
 4.不知不覺產生的產業或市場結構的改變
 5.產業或企業之外的改變(ex:人口結構的變動)
 6.嗜好、理解及意義的改變(認知、情緒及意義的改變)
 7.科學或非科學方面的新知識
====>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311
----------------------------

Thursday, May 25, 2006

大腦的20個事實

作者 didi0614 (I am +0) 看板 YouNeverKnow
標題 [轉錄][舉手] 大腦的20個事實
時間 Wed May 17 16:44:03 2006
────────────────────────────

-----
真假???
-----

僅管科學家一個接一個的科研成果讓我們對記憶有了越來越多的瞭解,但直到今天,科學家所發現的所謂大腦的秘密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很大程度上,大腦和記憶仍是神秘的。研究人員認為,記憶是一個過程,並且當你記憶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你把保存在大腦中零零碎碎的資訊進行重建。但讓人不解的是,究竟是什麼東西引發大腦開始這個重建過程?這個謎團繼續等待科學家們去尋找答案,但有20個事實是已經科學家證實了的。

1.大腦喜歡色彩。平時使用高質量的有色筆或使用有色紙,顏色能幫助記憶。

2.大腦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鐘。這是對成人而言,所以學習20到30分鐘後就應該休息10分鐘。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點家務,10分鐘後再回來繼續學習,效果會更好。

3.大腦需要休息,才能學得快,記得牢。如果你感到很累,先拿出20分鐘小睡一會兒再繼續學習。

4.大腦像發動機,它需要燃料。大腦是一台珍貴而複雜的機器,所以你必須給它補充“優質燃料”。垃圾食品、劣質食品、所有化學製品和防腐劑,不僅損害身體,還削弱智力。英國一項新研究顯示,飲食結構影響你的智商。

5.大腦是一個電氣化學活動的海洋。電和化學物質在水裏能更好地流動,如果你脫水,就無法集中精力。專家建議,日常生活要多喝水,保持身體必需的水分,而且一天最好不要飲用相同的飲料,可以交換著喝礦泉水、果汁和咖啡等。另外,研究資料顯示,經常性頭痛和脫水有關。

6.大腦喜歡問題。當你在學習或讀書過程中提出問題的時候,大腦會自動搜索答案,從而提高你的學習效率。從這個角度說,一個好的問題勝過一個答案。

7.大腦和身體有它們各自的節奏週期。一天中大腦思維最敏捷的時間有幾段,如果你能在大腦功能最活躍的時候學習,就能節省很多時間,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

8.大腦和身體經常交流。如果身體很懶散,大腦就會認為你正在做的事情一點都不重要,大腦也就不會重視你所做的事情。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你應該端坐、身體稍微前傾,讓大腦保持警覺。

9.氣味影響大腦。香料對保持頭腦清醒有一定功效。薄荷、檸檬和桂皮都值得一試。

10.大腦需要氧氣。經常到戶外走走,運動運動身體。

11.大腦需要空間。儘量在一個寬敞的地方學習,這對你的大腦有好處。

12.大腦喜歡整潔的空間。最近的研究顯示,在一個整潔、有條有理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在學業上的表現更好。為什麼,因為接受了安排外部環境的訓練後,大腦學會了組織內部知道的技巧,你的記憶力會更好。

13.壓力影響記憶。當你受到壓力時,體內就會產生皮質醇,它會殺死海馬狀突起裏的腦細胞,而這種大腦側面腦室壁上的隆起物在處理長期和短期記憶上起主要作用。因此,壓力影響記憶。最好的方法就是鍛煉。

14.大腦並不知道你不能做哪些事情,所以需要你告訴它。用自言自語的方式對大腦說話,但是不要提供消極資訊,用積極的話代替它。

15.大腦如同肌肉。無論在哪個年齡段,大腦都是可以訓練和加強的。毫無疑問,不要尋找任何藉口。不要整天呆在家裏無所事事,這只能使大腦老化的速度加快。專業運動員每天都要訓練,才能有突出表現。所以你一定要“沒事找事”,不要讓大腦老閑著。

16.大腦需要重複。每一次回顧記憶間隔的時間越短,記憶的效果越好,因為多次看同一事物能加深印象,但只看一次卻往往容易忘記。

17.大腦的理解速度比你的閱讀速度快。用鉛筆或手指輔助閱讀嗎?不,用眼睛。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需要你的眼睛更快地移動。

18.大腦需要運動。站著辦公效率更高。

19.大腦會歸類,也會聯繫。如果你正在學習某種東西,不妨問問自己:它讓我想起了什麼?這樣做能幫助你記憶,因為大腦能把你以前知道的知識和新知識聯繫起來。

20.大腦喜歡開玩笑。開心和學習效率成正比,心情越好,學到的知識就越多,所以,讓自己快樂起來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20.139.220.244

--
○(#‵︿′ㄨ)○.....

Tuesday, May 16, 2006

如何備份Outlook Express 郵件規則

如何備份Outlook Express 郵件規則

備份
Outlook Express 的郵件規則是儲存在機碼裡面,而非像郵件一樣是儲存在郵件檔裡面,因此要備份 Outlook Express 郵件規則就是將相關的機碼匯出,方法如下:Outlook Express 5 或 6

請由 [開始]->[執行],輸入 [regedit] 並按下 [Enter]
找到 HKEY_CURRENT_USER\Identities\{一串識別碼}\Software\Microsoft\Outlook Express\5.0\Rules\Mail
由功能表 [登錄]->[匯出登錄檔],將登錄檔存檔
Outlook Express 4
除了機碼的位置不同之外,其餘的步驟與上述的 5 或 6 一樣,機碼位置在: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Outlook Express\Mail\Inbox Rules

匯入
*到要匯入的規則的機器上開啟 Outlook Express,展開左邊窗格裡面的 [Outlook Express] -> [本機資料夾] -> [收件匣]
*將游標移到 [收件匣] 上,點選功能表上的 [檔案] -> [內容]
*此時會出現 [收件匣 內容],將滑鼠移到 [這個檔案夾儲存在下列檔案:] 下方的路徑上
*用滑鼠將裡面的文字全部標記起來,然後按下滑鼠右鍵,選擇 [複製],按下 [確定] ,將 [收件匣 內容] 關閉
*同時順便將 Outlook Express 關閉(千萬記得要關閉哦!)
*執行「記事本」
*開啟新檔,選擇功能表上的 [貼上],然後找到「{」跟「}」,把這兩個括號前後的文字刪除掉,僅剩下一堆看去英文跟數字
*再執行一個「記事本」,開啟先前備份出來的郵件規則登錄檔 (.reg 檔,開檔時,檔案類型要選擇「全部文件」,才能看到 .reg 檔)
開啟之後,找到 {一串識別碼} ,將其複製下來,點選功能表上的 [編輯]->[取代] 功能,在 [尋找目標] 貼上剛剛複製的內容,在 [取代為] 欄位上,把另外一個「記事本」裡的內容給貼過來,然後按下 [全部取代] ,然後將檔案存檔
*在剛存檔的 reg 檔案上雙擊滑鼠左鍵,這樣子,郵件規則就已經匯入完成了

Thursday, May 11, 2006

保證人、連帶保證人 責任大不同

引用自:轉寄信件

保證人、連帶保證人 責任大不同 ■ 記者劉菁菁、李國煌/報導

保人有兩種,分保證人和連帶保證人兩種,其中當連帶保證人最恐怖,若連帶保證人比較好找,借款人不還錢時,銀行可以先找連帶保證人來還債。
連帶保證人和保證人間,最大的不同就是,當借款人欠債不還時,若當初銀行只要求保證人,銀行必須先完成對借款人本人的各項追債程序,例如電催、催告、向法院申請支付命令等,該做的,都做了,還是要不回欠債,才能跟保證人要。

但是若當初簽名當連帶保證人,情況就不同了。銀行可以直接看借款人、連帶保證人,那一個的錢,比較容易要回來,就可以先找那一個人要錢。連帶保證人和借款人間,根本可以直接劃等號。

不過,針對銀行動不動就要求連帶保證人的惡習,銀行主管機關曾發佈過解釋令,要求銀行在客戶提供足額擔保品時,不能要求借款人再增提連帶保證人。所以,假設購屋借款民眾如果貸款成數只是房價的六、七成,銀行還跟借款人要求要找配偶當連帶保證人,是可以拒絕的。

【2006/05/12 民生報】

Tuesday, May 09, 2006

1000元的智慧-江炯聰玩的談判遊戲.txt

※ [本文轉錄自 EGG 看板]
作者: MISSEGG (蛋) 看板: EGG
標題: [文章] 1000元的智慧
時間: Mon May 8 19:52:23 2006

在某個雞尾酒會上,張先生從口袋裡掏出一張千元大鈔,向所有的來賓宣佈﹕「他要將這張千元大鈔拍賣給出價最高的朋友,大家互相競價,以50元為單位,到沒有人再加價為止。出價最高的人,只要付給張先生他所開的價碼即可獲得這張千元大鈔,但出價第二高的人,雖無法獲得千元大鈔,仍需將他所開的價碼如數付給張先生。」

這個別開生面的「以錢買錢」的拍賣會,立刻吸引了大家的興趣。開始時,「100元」、「150元」、「200元」的競償聲此起彼落,到價碼抬高到「500元」時,步調緩和下來了,只剩下三、四個在競價。最後只剩下王先生和林先生在那裡相持不下。

當王先生喊出「950元」時,張先生彈一彈他手上的千元大鈔,曖昧地看著林先生,林先生似乎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1050元!」,這時會場裡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

張先生轉而得意地看著王先生,等待他加價或者退出,王先生咬一咬牙說﹕「 2050元!」人群裡起了更大的騷動,林先生擺一擺手,喝口雞尾酒,表示退出這個「瘋狂的拍賣會」,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結果,王先生付出「2050元」,買到那張「1000元」鈔票,而林先生則平白付出了「1050元」。兩人「平分秋色」,各損失的「1050元」都納入了張先生的荷包。

陷阱的三個特徵這個遊戲是耶魯大學經濟學家蘇必克(M Shubik)發明的,想拍賣錢的人幾乎屢試不爽地從這拍賣會裡「賺到錢」。

它是一個具體而微的「人生陷阱」,參與競價的林先生和王先生在這個「陷阱」裡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後都付出了痛苦的代價。

自古以來,人類為捕殺動物所設的「陷阱」,通常有下列三個特徽﹕1.有一個明顯的誘餌。2.通往誘餌之路是單向的,可進不可出。3.越想掙脫,就越陷越深。

人生道上的大小「陷阱」多少也與此類似。社會心理學家泰格(A.Teger)曾對參加「千元大鈔拍賣遊戲」的人加以分析,結果發現掉入「陷阱」的人通常有兩個動機,一是經濟上的、一是人際關係上的。

經濟動機包括渴望贏得那張千元大鈔、想贏回他的損失、想避免更多的損失﹔

人際動機包括渴望挽回面子、證明自己是最好的玩家及處罰對手等。

千元大鈔就是一個明顯的誘餌。開始時,大家都想以廉價而容易的方式去贏得它,希望自己所出的價碼是最後的價碼,

大家都這麼想,就不斷地互相競價。當進行一段時間後,也就是出價相當高時,相持不下的兩人都發現自己掉進一個陷阱中,但已不能全身而退,他們都已投資了相當多,只有再增加投資以期掙脫困境。

當出價等於「獎金」時,競爭者開始感到焦慮、不安,發現自己的「愚蠢」,但已身不由己。當出價高過獎金時,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都是「損失者」,不過,為了挽回面子或處罰對方,他不惜「犧牲」地再抬高價碼,好讓「對手損失得更慘重」。

人生到處有陷阱在日常生活裡,大至商場上的競爭,小至等候公車,都有「陷阱」在等待著你。

譬如公車平常是十五分鐘一班,當你花在等待的時間超過十分鐘後,你會開始煩躁不安,但通常你會繼續等下去,等到超過十五分鐘公車還不來時,你除了咒罵外,也開始感到「後悔」——你應該在十五分鐘前就走路或坐計程車去的。

但通常你還會繼續等下去,因為你已「投資了那麼多的時間」,不甘心現在改坐計程車,結果就越陷越深,無法自拔,直到公車姍姍來遲,你心理的困境才獲得解脫。

但人生有很多「目標」,並不像公車那樣「必定會來臨」,而且投資的也不是你「個人的時間」而已。

如何避免蹈入陷阱在人生道上,如何避兔蹈入這類「陷阱」,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心理學家魯賓(J.E.Rubin)的建議是﹕

1.確立你投入的極限及預先的約定﹕譬如投資多少錢或多少時間?

2.極限一經確立,就要堅持到底﹕譬如邀約異性,自我約定「一次拒絕就放棄」, 不可改為「五次裡面有三次拒絕才放棄。」

3.自己打定主意,不必看別人﹕事實證明,兩個陌生人在一起等公車,「脫身」的機會就大為減少,因為「別人也在等」!

4.提醒自己繼續投入的代價。

5.保持警覺。

4.提醒自己繼續投入的代價。

5.保持警覺。

這些方法大家也許都知道,但「知易行難」,一旦掉進人生的陷阱,抽身是不太容易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From: 218.160.185.1

Monday, May 01, 2006

比Google厲害的搜尋引擎

from:udn news



‧線上作家 2005/05/16
淹沒在網路海洋裡的使用者即將獲救!改良後的搜尋引擎,可望為網友找出量身訂做的搜尋結果...


作者:Javed Mostafa/翻譯:鍾樹人
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網際網路的搜尋引擎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蒐集資訊的方式。想找資料時,我們不必再往圖書館跑,只要在鍵盤上敲個幾下,就能把相關文件叫出來。「用Google」現在已經成了做研究的同義字,網路搜尋引擎正陸續展開升級行動,承諾提供更進步的方式,讓我們找到所需的資料。

為了改善搜尋結果的品質,更新後的搜尋引擎會進一步挖掘網路寶庫中的各種材料,並且改善搜尋結果的排序與表現方式,另外也會追蹤使用者的長期興趣,以便更精準地回應使用者的要求。未來,搜尋引擎還會擴大搜尋內容的範圍,不僅處理文字輸入欄內的關鍵字,還會自動把使用者的所在地點考慮進去。舉例來說,當你去旅行時,可以藉由無線個人數位助理(PDA)定位出離你最近的餐館。新系統也可以利用你的手稿比對出類似的圖形,更快找到正確的圖片;甚至能根據你斷續的哼唱,找出記憶中破碎的歌曲。

今天的搜尋引擎的根源,幾乎可回溯到50年前的運算主題,也就是「資訊檢索」(information retrieval)這個研究領域。在1966年9月號的Scientific American,利佩茲(Ben Ami Lipetz)於〈資訊的儲存與檢索〉一文中表示,當時最先進的資訊技術,最多也只能處理例行事務或文書工作;他並對此提出極具洞見的結論。利佩茲認為,等到研究人員對人類處理資訊的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且能賦予機器類似的能力時,資訊檢索技術將出現突破性的進展。目前的電腦顯然尚未達到那麼精巧的程度,但在運作時,確實已經把使用者個人的興趣、習慣與需求考慮在內了。


溫故知新

在開始討論這個領域的新發展之前,最好先溫習一下目前搜尋引擎的運作方式。Google可以在約0.32秒內搜尋數十億筆文件,然後把結果呈現在使用者眼前。不過,這短暫的時間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如果等使用者開始搜尋時,才把關鍵字拿來與各個網頁一一比對,顯然會耗去很長的時間,所以系統早在使用者進行搜尋之前,就已經採取了數個關鍵步驟。

首先,系統會持續不斷尋找並蒐集可能被使用的內容,藉由名為「爬蟲」(crawler)的特殊程式碼,偵測網路上發佈的頁面,並對這些頁面及頁面上所超連結的其他網頁進行檢索,同時把網頁集中放置在某個位置。在第二個步驟中,系統會利用各種統計技術算出相關字詞的頻率,並建立各字詞的重要性。第三,系統根據相關字詞,建立出高效率的資料結構(或稱資料樹),把字詞與特定網頁的關聯建立起來。當使用者送出查詢時,系統所搜索的並不是每個網頁,而是這棵事先建立好的資料樹,也就是一般所稱的索引。搜尋過程會從樹狀索引的根部開始,每遇到一個分枝(代表多個字詞與相關網頁),都會評估取或捨,因此搜尋時間會成指數遞減。

搜尋引擎具備各種排行策略以便好把相關性高的連結優先排列在檢索結果的前面。常見的排行方法之一是評估字詞的分佈與出現頻率,即詞頻與文件頻率倒數,然後為字詞建立權值,代表各字詞在個別文件內的重要性。出現頻率太高,或是許多文件內都含有的字詞,如「或」、「至」及「與」等等,比起語義重要或是只出現在少數文件內的字詞,權值會低上許多。

除了字詞權值以外,網頁也可根據其他策略來排行。例如連結分析,就是根據網頁之間的關係來決定網頁的特性,亦即許多網頁都會連結前往的權威網頁,或是會連結到其他許多網頁的樞紐網頁。Google就是利用連結分析,改善搜尋結果的排行。


技高一籌

在過去六年中逐漸取得主導地位的Google,具有競爭者所缺乏的兩項優勢。第一,它能處理極大規模的網路資料蒐集工作。第二,它的索引與加權方式能夠產生優良的排行結果。然而,搜尋引擎業者最近開發出的數種新型架構,不僅具有同樣強大的功能,有些架構在某些方面的表現甚至更好。

網路上有許多數位內容在今天還是無法取得,因為代管與處理這些資料的許多系統,並不是直接把使用者眼前所見的網頁儲存起來,而是等使用者與系統互動時,本來儲存的資源才依據使用者的需求而生成網頁。一般的爬蟲軟體會被這些資源困住,無法取得其中的任何內容。因此,使用者無法取得的資訊極其龐大,有人估計,這些資訊大約是一般網路內容的500倍。目前已有人展開研究,想讓這種「隱藏的網頁」變得像可見的網頁一樣容易搜尋。

為了達成目標,程式設計師根據網路資訊通常具有標準「文法結構」的現象,開發出通稱為「包裝程式」(wrapper)的軟體。不同的包裝程式採用的運作方式也互異:有些透過慣用的搜尋語法與網路資源的標準格式,取得隱藏的內容;其他系統所利用的,則是應用程式介面(API),也就是藉由標準的作業程序與指令,讓軟體彼此互動溝通。BrightPlanet公司的Deep Query Manager就是可取得隱藏網路資源的程式。這套包裝程式做成的搜尋軟體,所提供的個人化入口網站與搜尋介面,可搜尋到七萬筆以上隱藏在網路裡的資源。

排行系統在比較網頁時,若不對網頁類型設限,而單單利用連結或字詞建立排行,就有可能受騙或只能憑運氣運作,搜尋結果也會遭到誤導。舉例來說,如果利用Google、雅虎與MSN這三大搜尋引擎查詢〝miserable failure〞,最後出現在搜尋結果最上方的連結,都是來自美國whitehouse.gov網站的某個特定網頁。

有些搜尋引擎並不提供排行清單給使用者(這類清單相當容易遭到誤導),而是試著在最吻合搜尋條件的網頁之中尋找模式,以便把搜尋結果分類成更小的群組。分類模式可能包括常用字、同義字、相關字,甚至可能利用特殊的規則,辨識出高層次的觀念架構。這類系統會為每個連結群組標上相關字詞,使用者可選擇其中某個群組,進一步縮小搜尋範圍。這項技術的先驅首推Northern Light,它與Clusty這兩種搜尋引擎,都能提供群組式的結果。

另一種新引擎Mooter也利用群組技術,但還具有另外的好處:能以視覺方式把群組呈現在搜尋者眼前(參見左頁圖)。在搜尋結果頁面的正中央,有個代表所有結果的按鈕,周圍則是各個代表次分類的按鈕,看起來就像一個輪軸。只要點選群組按鈕,就可讀取相關連結的清單,新的相關群組也會列在一旁。Mooter還會記憶使用者選擇的群組,只要鍵入新的查詢項目,然後點選「縮小搜尋範圍」(refine),Mooter就會在先前選取的群組中進行新的檢索,為使用者找出更精準的結果。


Mooter是種新型態的搜尋引擎,會把蒐集到的訊息分類成不同的群組,最後在螢幕上顯示出各相關網站群組的按鈕,讓使用者更容易評估搜尋結果。最中間的按鈕代表所有的主題,外圍的按鈕則是各個次分類。只要點選按鈕,就可列出網頁清單及新的相關群組。



Kartoo與Mooter類似,也運用了視覺效果。這是一種所謂的「整合式搜尋引擎」(metasearch engine),可以把使用者的查詢傳送到其他搜尋引擎,然後以視覺方式呈現出匯整後的結果。Kartoo不僅列出了各網站的關鍵字,而且會顯示一張「地圖」。地圖中以圖示代表重要的網站,不同的網站之間連有路徑,並且在路徑上標示著網站之間的關係。使用者可點選標示,縮小搜尋結果的範圍。

電腦工具簡化搜尋過程的另一條途徑,是同時搜尋網路與使用者的硬碟。使用者目前必須透過另外的應用程式,才能搜尋個人電腦內的檔案。但以Google最近推出的Desktop Search為例,就把兩種功能整合在一起。使用者可把搜尋範圍指定在電腦硬碟或網路,也可同時搜尋兩者。微軟的新作業系統Longhorn,也打算提供類似的功能。Longhorn可能還會利用微軟的「我看到的東西」(Stuff Ive Seen)計畫所開發出來的技術,提供「內隱式搜尋」功能。使用者無需指定搜尋,系統就會自動取得相關訊息。據稱,這種內隱式搜尋功能可從使用者最近操作過的文字訊息中抓取關鍵字,比如電子郵件或Word檔案,然後從硬碟內的檔案中找出相關內容,顯示給使用者參考。微軟可能把這項搜尋功能延伸到網路上,並且提供更便利的方式,讓使用者把螢幕上的任何文字轉成搜尋條件。


找我!找我!

亞馬遜網路書店、Ask Jeeves與Google最近宣佈了新計畫,企圖藉由個人化的網頁搜尋來改善查詢結果。亞馬遜的搜尋引擎A9.com與Ask Jeeves的MyJeeves.ask.com,都能追蹤使用者的查詢與檢索結果,而且允許使用者以書籤方式把兩者永久儲存起來。在MyJeeves中,使用者可重新叫出儲存的搜尋條件,重新執行查詢,有組織地建立個人的子網頁。亞馬遜的A9也支援類似的功能,而且可根據個人的搜尋歷史,推薦額外的網頁。這種諮詢特性是利用使用者社群的查詢與購買模式達成,和亞馬遜知名的書籍推薦功能一樣,有時也被稱為「協同篩選」。

由於A9與MyJeeves的搜尋記錄並非儲存在使用者端,而是在搜尋引擎伺服器上,所以可保護資料的安全,而且之後使用者不管使用哪台機器,都能找到先前的搜尋條件。

Google的個人化搜尋功能具有預設的主題類別,使用者可挑選個人偏好的題材,並且調整自己對不同主題或領域的喜好程度。接著,系統再根據主題選項、喜好程度以及原始查詢展開檢索,然後列出排序過的結果。

這些搜尋系統雖然提供了新的重要特色,但改善的程度依然有限。假使搜尋引擎能把使用者的查詢背景列入考慮,比如:使用者最近查詢過的主題、個人行為與工作內容等,將可大幅提升搜尋引擎的效用。不過,想決定查詢者的背景,程式設計師必須先跨越可觀的工程障礙。首先,必須建立能自動監測使用者興趣與習慣的系統,好讓搜尋引擎確知使用者的查詢背景、運算平台的類型,以及使用者通常操作電腦的模式。這些訊息建立好後,可儲存在「使用者設定檔」內,之後,搜尋軟體就能據此找出個人化的適當資訊。不過,有關使用者的正確資訊可能很難取得與維護。畢竟,多數人除了願意在標準的搜尋過程中輸入資料外,不太可能再不厭其煩地輸入個人資料。

有關個人興趣的資訊,最好是從使用者瀏覽網頁的行為中取得記錄,或是觀察使用者與系統內一般應用程式的互動。當使用者打開、閱讀、播放、觀看、列印或共享文件時,引擎可追蹤使用者的活動,然後利用這些資訊引導特定主題的查詢,整個過程跟微軟的內隱式搜尋功能一樣。PowerScout與Watson這兩種系統,率先利用間接訊息來源,為使用者的興趣建立設定檔,然後整合到搜尋功能內。PowerScout目前尚未對外發表,依然是實驗室內的系統,但Watson似乎近期內就會商品化。程式設計師目前還在研發更精巧的軟體,希望能長期蒐集互動資料,然後產生持久的使用者設定檔,藉此推測使用者未來的興趣。

不過,以使用者設定檔為基礎的技術,並未受到廣泛採用。原因可能有幾個。其中之一,是關於設定檔在不同工作中的正確度,以及長期維護時所面臨的問題。系統必須一再執行評估程序,才可能建立穩定耐用的設定檔。由於使用者的興趣變化相當難以預測而且微妙,可能對檢索結果造成戲劇化的影響。

另一個原因則是隱私權保護問題。追蹤網路瀏覽歷史,或是把搜尋項目與使用者跟應用程式之間的互動儲存起來,可能導致個人機密資料大量外洩,甚至讓使用者的身份曝光。目前有許多軟體允許使用者以匿名的方式取得網站內容,主要是藉由中介或代理伺服器來傳輸並處理使用者的交易,因此存有資料的網站或服務,只能追蹤到代理伺服器的系統,無法把特定的查詢與個別的使用者連結在一起。比如anonymizer.com網站,就允許使用者以匿名的方式在網路上瀏覽。另一個例子是Freedom WebSecure,這套軟體支援多重代理伺服器,並且提供多層的加密程序。這些工具雖然提供了相當的安全性,但現存的搜尋軟體仍然無法同時提供個人化服務與隱私權保障。想在隱私權與設定檔的好處之間取得平衡,依舊是一大挑戰。


旅途上


我知道我們在哪裡:運算系統如果能感測自己的所在位置,比如馬里蘭大學研發出來的Rover技術,那麼,像PDA這類的無線手持式裝置就能持續追蹤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基於這項特性,Rover才能把有關當地的個人化訊息,提供給旅途中的使用者。


還有另一類具有偵測背景能力的搜尋系統,可把使用者的所在位置列入考慮。舉例來說,如果你帶著PDA一起去度假,而這台PDA又能夠接收與讀取全球定位系統(GPS)的訊號,或是利用射頻技術持續追蹤你的所在位置,那麼搜尋系統就可利用這項功能。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研發這類技術,他們的系統名字叫做Rover,能夠取得大範圍區域內的文字、視訊或音訊服務。Rover可顯示使用者所在區域的地圖,並且根據不同的特定主題「過濾」地圖,自動辨識並且標示出使用者可能有興趣的地點。

這個系統還能夠提供額外的訊息。比如,當Rover的用戶正在參觀博物館時,他手上的PDA即可顯現建築物的樓層規劃與周遭陳列。如果使用者走出戶外,PDA會改為顯示區域地圖,列出使用者可能有興趣的地點。Rover也允許操作者直接輸入自己的位置,然後從網路上的資料庫讀取個人化的訊息。Rover的研發小組與名為KoolSpan的私人網路公司,在2003年爭取到馬里蘭州政府的經費,將合作開發可兼顧無線數據傳輸安全以及使用者身份認證的應用程式。這項合作,應該能帶來更安全、且更為市場所接受的新版Rover。

不幸的是,GPS系統的定位誤差仍然相當大,達到3~4公尺遠。即使室內感測器與室外信標系統可改善GPS的精確度,但使用這些技術的費用仍然相當昂貴。另外,目前的手持式電腦或無線網路,也無法提供非文字的訊息傳輸時所需要的頻寬,特別是影像、音訊與視訊。「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所提出的802.11b無線區域網路協定,最高能提供每秒11 Mb(megabit,百萬位元)的頻寬,已成功通過定位感知搜尋服務的測試,只是目前仍然不夠普及。


找圖片

查詢背景不僅包括使用者的個人興趣與所在位置。搜尋引擎所查詢的也不只是文字而已,還包括圖片。現在網路上有許多立體影像,但藝術工作者、插畫家與設計師卻無法透過關鍵字,有效找到他們想要的圖片或形狀。由普林斯頓形狀檢索與分析小組開發的「立體模型搜尋引擎」(3-D Model Search Engine),提供支援三種查詢圖形的方法。


尋找圖形:普林斯頓形狀檢索與分析小組的「立體模型搜尋引擎」,可以把使用者想要的圖形,拿來與網路上各種類似的形狀相比對,讓設計師、工程師與建築師可以更快找到相似的立體物件。



第一種方法使用名為Teddy的繪圖板工具,使用者可在上面畫出基本的平面圖形,軟體接著再拉動這些平面圖,產生虛擬的立體形狀。在第二種方法中,使用者可畫出多張平面圖形,大略描繪出同一個影像的不同投射面,然後搜尋引擎再把這些平面圖,與資料庫內預建好的投射面互相比較。資料庫內的每個立體物件,都具有13個投射面。理論上,這項功能還可以再進一步延伸,用來檢索任何一個平面影像資料庫。此外,使用者還能採取第三種尋找影像的方式,也就是把含有立體模型的檔案,上傳到搜尋引擎內。

這個目前仍在研發中的系統,在進行圖形查詢時,會先以一連串的數學函數來描述圖形,比如以調和函數描述立體影像,以三角餘函數描述平面圖像。接著,系統再根據每個圖形特有的相關函數,算出某種「指紋值」,也就是所謂的球面特徵(spherical signature)或圓形特徵(circular signature)。這些描述值具有兩種好處:不管是哪個視角的原始圖形與搜尋圖形,都可以互相比對;系統能夠快速地運算並比對這些描述值。

這是誰的歌?

音樂也已經納入搜尋引擎的領域了。想尋找特定的曲調,得解決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如何進行查詢。其中一種解決方式是利用樂譜,或是簡譜式的查詢語言。使用者可以把代表音符的字母或數字輸入查詢欄,就等於輸入音樂的曲調。不過,對大部份的使用者來說,要把腦袋裡的旋律轉變成音符,恐怕困難。

紐西蘭數位圖書館計畫所設計的Meldex系統,解決了這個問題。該系統提供數種查詢音樂的方式。首先,使用者可在系統的虛擬鍵盤上彈出樂曲,錄下想查詢的曲調;或是對著電腦的麥克風哼唱。最後,使用者還可以在查詢欄內輸入歌詞,或是結合歌詞與曲調查詢。

紐西蘭的研究人員必須克服數種障礙,才能讓Meldex系統發揮作用,包括把查詢的曲調轉換成可計算的形式、以數位方式儲存並搜尋樂譜,以及把查詢的曲調拿來與資料庫內的音樂資料互相比對。系統中有種量化過程,可辨識曲調的音符與音調。接著,Meldex會分析波形結構,把聲波對應成數位音符,然後自動算出音調的時間函數。系統的樂譜資料庫內同時存有音節資料與完整的作品。Meldex利用資料串比對程式,從樂譜資料庫內找出與查詢的曲調相符的音節。由於查詢的曲調內可能有所錯誤,因此資料串比對功能還必須能夠包容「雜音」。


搜尋未來

未來的搜尋服務將不再受限於傳統的電腦平台。工程師已經開始把搜尋服務整合到汽車的行動數據通訊系統內,亦即所謂的「汽車通訊」,而且也可能把搜尋功能內建到娛樂器材裡,比如遊戲機、電視與高價位的音響系統。因此,搜尋技術未來可能透過智慧型網路服務,在使用者駕車、聆聽音樂或設計產品時,扮演隱形的輔助角色。

另外,新的商業契約未來將促使大量的出版品登上網路,包括電腦使用者目前仍無法取得的文字、影像與聲音資訊。網路搜尋功能將會為了因應這些新契約,而產生重大的變化。

諷刺的是,新一代搜尋技術在從事更精巧的工作時,將同時變得更顯眼,但也更隱匿。顯眼的是性能更強大的工具,這些工具將整合搜尋功能與資料探勘作業,形成專家系統,在不了解資料意義的狀況時,找出資料庫內的趨勢或反常現象。隱匿的則是大量的智慧型搜尋流程,這些流程可提供後端服務給各種應用程式與平台使用。由於資料探勘技術與使用者介面的進步,只要單一系統,就可能自動提供持續而精巧的搜尋服務,而且這些服務還能天衣無縫地與互動式視覺功能整合在一起。

透過先進的機器學習與分類技術,系統也能更深入地了解網路內容,並且提供更好的分類方式,所以程式設計師將能開發出好用的視覺化資料探勘功能,讓搜尋引擎更有可看性與互動性。產業分析師預料,未來將出現各式各樣的探勘功能,而且每一種都是用來搜尋特定領域或格式的內容,比如音樂或生物學資料。軟體工程師雖然面對龐大的資訊量,但他們設計出來的功能,還是必須能夠快速且便利地回應使用者的需求。網路上的搜尋者將可透過視覺效果豐富的介面,在龐大的資料寶庫中穿梭。搜尋引擎將把重心擺在建立資訊的廣泛模式,而不是追蹤個別使用者的記錄。最後,使用者恐怕將會難以區別,電腦從何時開始理解,又是從何時開始展開搜尋。

【本文原刊於《科學人雜誌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