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學測國文太難!我只能考2、30分:
2006/01/24
【李家同╱暨南大學教授(新竹市)】
大學學測已經結束了,這次引起很大爭議的是國文試題,因為國文試題中出現了火星文。我虧得在最近聽一位教授提起orz的意義,報上出現的Orz好像有些錯,因為o應該是小寫的。
可是我認為整個學測的國文考試是太難了,如果我去應試,恐怕只能考到二、三十分,不僅火星文完全弄不清楚,其他的題目也都難倒了我。
舉個例子,「墨池記」,我就沒有聽過。還有一句話,「若迺升於高以望江山之遠近」,我就不懂,可是考題是要考生依這句話的文意,順序排列以下的句子:(甲)吾亦不能言也,(乙)凡工之所不能畫者(丙)嬉於水而逐魚鳥之浮沉,(丁)其物象意趣,登臨之樂,覽者各自得焉,其為我書其大概焉。根據聯合報,答案是丙丁乙甲,我看半天,大概可以看出丙為何和那句子最有關,但是為何乙在甲的前面,我就搞不清楚了。
還有第四題,要在四組文句中,選出「」內的語詞意義相同的選項。
(A)「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食╱「小人」姓張名青,原是此間光明寺種菜園子。
(B)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與其說我的話打動了他,倒不如說是我那副「可憐」相令人同情吧。……
答案是A。但「可憐」的我,一題也沒有把握,就以「小人」來說,「小人」可以指老百姓,也可以指壞人,或是鄙人。我知道A第二句話中的「小人」,是鄙人的意思,但A第一句話中的「小人」究竟是指什麼呢?我又如何知道它一定也指鄙人呢?說不定有一篇古文中,「小人」指的是別的意思。
第二十三題,提到王安石的詩,「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考題問這兩句詩是否表示王安石目空一切,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我們能夠如此肯定的。我們常說「作者已死」,意思是作者寫完文章以後,讀者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至於作者原意是什麼,誰也不知道。至少對我來說,我覺得王安石有一種自認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這種想法,也多少是「目空一切」。
國文題如此,社會題就更難了。有一題說最近法國一名青少年躲避警方時觸電而死,因而引發巴黎市郊貧區的嚴重騷動,一位學者認為這是長期社會不平等所導致的社會衝突,我們如何理解這位學者的觀點?
但是,題目中的「理解」一詞甚為奇特,因為我們要就「理解」,要就「不理解」,什麼叫做「如何理解」呢?其次,這次暴動主要的原因是種族暴動;第三,即使有學者認為暴動的原因為何,解讀這位學者不能用單一選項,任何社會現象都不能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解釋的。
社會考題中還有一題也令我困惑。題目是解嚴以後,台灣社會變遷快速,下列有關台灣經濟和生活型態變遷趨勢的敘述,何者正確,答案是「國民實質消費能力逐年增加」。真是如此嗎?「實質消費能力」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東西,聯合國所公佈的國民平均所得大概很靠近這個名詞,因為聯合國的國民平均所得是經國民購買能力調整的,但是我國這種能力增加得最快的時代卻又在解嚴之前。解嚴所帶給我們的影響應該是指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和經濟的關係不大。這種題目,考生如何答得出來。
我雖然國文程度不是很好,但也不差,絕對可以應付工作和學習上的需要,這種題目,令我嚇得半死,偏遠地區的青年學子怎麼辦?我真的希望出題目的教授們,腦海中要記得弱勢孩子的存在,他們無論怎麼用功,都無法考好這些題目。
國文考題中出了火星文,代表出題教授要將題目出「活」一點,他們不知道,一旦出「活」了,首當其衝的是可憐的鄉下孩子,他們那裡知道巴黎有暴動,他們更不可能知道「若迺升於高以望江山之遠近」的意義。我們總該想想辦法,給他們一些自信心吧!
【2006/01/24 聯合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