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8, 2010

轉寄: 決策力鍛鍊-避免思考陷阱與決策盲點的5個建議


                   感謝好友分享

                  姜禮燈(LD Jiang)
          ****************************
           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  
           看見自己未來的責任


 

2010-05-28 工商時報 【洪瑞浩】
美國管理教授湯瑪士.齊達(Thomas Kida)所著《別掉入思考的陷阱》(Don't Believe Everything You Think!),探討如何思考,以及分析人類思考可能如何出錯,建議人們要以適度懷疑與批判的態度檢視各種信念,避免成為錯誤思想的俘虜。
齊達教授認為,人們很容易落入6大思考陷阱而不自知︰
偏愛故事而忽略統計數字
只專注與自己見解相符的支持性資訊。
經常忽視機遇與巧合的影響力。
對現實的錯誤認知。
過分簡化事物。
不可靠的記憶。
一旦落入不自覺的思考陷阱,很容易形成決策的盲點。哈佛商學院教授貝佐門(Max Bazerman)摘錄13項常有的決策盲點:
只根據最新記憶經驗來判斷。
只根據容易取得的資訊來評估。
依據過去經驗中類似事件的發生頻率,高估了新事件再出現的可能性。
只注意可能不相關的描述性資訊,卻忽略了代表事件發生頻率的基礎比率。
依照樣品資訊評估時,不考慮樣品的大小,也不在乎是否有統計意義。
將可以統計解釋的巧合事件歸因於神祕因素。
漠視極端事件其實長期會迴歸(Regress)到接近群體的平均值的事實。
結合謬誤:高估2個事件同時發生的可能性。
定錨效應(Anchoring):根據沒有特定意義的初始估算數字,來調整判斷以獲得答案。
結合與分離事件的偏見:我們容易高估事件同時發生的可能性,卻低估分離事件發生的機率。
過於自信。
確認陷阱︰只蒐集支持自已看法的證據,忽視相反的資訊。
後見之明與知識的偏誤︰事件發生後,我們傾向於依照自己對事件的知識與理解,認定事情發生的必然性,完全忽略之前的不確定性。
了解易犯的思考陷阱與決策盲點,又該如何避免?綜合決策專家的建議:
1.避免偏見,廣納百川:面對問題,保持客觀態度與開放心胸,多蒐集正反兩面資訊,在沒有強有力的支持證據前,決不先入為主的驟下結論。
2.科學根據:科學的主張與假設經得起觀察、實驗等方法檢驗,齊達教授建議,對未經驗證的說法持懷疑態度,盡可能選擇嚴謹、不會牴觸既定知識的解釋,並且運用科學方法做決策。
3.全方位觀點:管理學教授林思通(Harold A. Linstone)提出從科技、組織、與個人觀點等3種面向觀察、整合分析問題現象,積極深入地評估錯綜複雜的系統,避免偏頗、減少遺漏,尋求最適合決策。
4.運用學習導向的系統思考:面對動態世界的複雜決策,可以運用系統動力學的觀念蒐集相關資訊、持續學習並強化對周遭複雜環境之了解與掌握,然後從整體系統觀點來思考影響決策的相關複雜因素,必要時藉著模擬系統,來了解對策的直接後果與可能的副作用,作為設計或調整決策之根據。
因應環境不斷變化,未知因素難以掌握,各種決策之效用與影響力可能有時間落差或誤差,策略之執行力亦可能未如預期;因此,依據系統思考方法所作決策,需要不斷依據回饋資訊來檢討與修訂。
5.取得經驗與能力︰成為理性、有效的決策者,需要累積專業經驗,持續培養面對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更多的決策歷練與知識有助於消除不理性的偏見,增強直覺與判斷的正確性。(本文作者為新湧科技公司管理顧問與公益財團法人董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