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3, 2011
轉寄:生存之道在於平衡
感謝好友分享
天枰的平衡,在於有相對的付出
人生經常會有不平之感
總在於自己決得付出很多
而忘了問" Is it right ?"
Right time , right people and right way ?
姜禮燈(LD Jiang)
***************************
危機是反省的契機
學習是危機的好友
作者╱楊蓓(摘錄自《自在溝通》)
我們在跟人的互動當中,常常是用我們這個主體,或是用我們這個「本」,去想辦法跟人互動,再回過頭來完成自己想要的。這並不代表自私,它甚至於是人一生的任務,你生存的目的就是這個樣子。你碰到什麼樣的人,你經歷什麼樣的事物,這就是生存的過程,然後讓你活出自己來。所以,這其實是一個和環境融合,協調的過程,並且在這之中把自我提煉出來。當然,由環境的角度來看,也在環境中產生了創造的過程。
但在這樣的歷程當中,常常會面臨很大的困難。這時我們會思考,我們的溝通為什麼會不靈光?我們的互動為什麼會不順暢?為什麼EQ竟突然變得更重要了?我們會去想,什麼地方卡住了?人在生存當中,為了要完成自己,可是也要把環境的因素擺平時,就要常常在自己跟別人之間取得平衡,平衡最好的時候,就是能擁有自己,也在能夠完成自己的同時,又能完成環境對自我的期待。當這兩者都擺平,我們就會覺得,活著是一件滿快樂的事情。
可是,往往這兩個東西擺不平,煩惱就跟著來了。有的時候,我會聽到某些朋友說:「哎呀!我最近心理不太平衡!」或是說:「哎呀,我最近覺得心情不好!」再不然就是:「哎呀,我最近覺得日子很難過!」這些都只是現象。根本的原因,就是內在世界與外在環境的平衡出了狀況。他可能是沒有把自己擺平,也可能是沒有把環境中的關係擺平,於是這兩個翹翹板就出現了不平衡。
在生活當中有很多例子是這樣子的:有一些人非常會照顧別人,為別人著想,在人群中博得美名,很容易把環境擺平,可是,時間久了之後,他自己這個部分不平衡了。為什麼?因為他很久以來沒有好好照顧自己,所以他自己的部分便開始枯竭。我們常常會發現很多做主管的會有類似的心情:他總想做個好主管,所以就像媽媽一樣,費力氣去照顧他的部屬像照顧他的小孩一樣。可是這個照顧過程中,可能方法不對,可能對方的期待不是這樣,可能受種種的因素影響,於是這個給與取之間不太平衡,主管和部屬之間,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比如說,做媽媽的照顧孩子,孩子非常領情,把功課念得很好,光耀門楣,做媽媽的覺得,她的付出有代價。同樣的道理,今天做主管的,把部屬都照顧得很好,然後他的部屬也都領情,而且也很賣力地工作,績效非常好,那這是給跟取之間,正好配合起來。
可是如果媽媽想給,孩子不要;主管要給,部屬卻覺得太囉唆,這個主體就會回過頭來看,我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但是會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人會再想一套辦法,怎麼樣再在環境裡把這個對象擺平。所以這個做媽媽的,就有更多的高招會出現,怎麼樣控制孩子;做主管的也會有更多的策略出來,怎麼樣可以讓自己跟部屬打成一片,讓今後這個給跟取之間的管道,可以取得一個協調。就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通常注意力都放在擺平環境裡面。
時常,我們會考慮怎麼樣把環境給擺平,讓自己過太平日子,這是一個很弔詭的現象︰我怎麼樣藉著環境來擺平我自己。環境如果平,我就平;如果環境不平,我就不平。因此,我們會發現人的五官長得很有趣,例如:眼睛一定往外看,耳朵一定往外聽,很少自己看自己、聽自己的,有的人在鏡子前面搔首弄姿,他不是在看自己,他是在看別人看到的他是什麼樣子。所以他是以別人的眼光來看自己漂不漂亮、整不整齊,很少真正在看自己有哪些地方不對勁。當少看自己、少聽自己的時候,就會一直把注意力擺在環境裡面,想要擺平它。所以今天如果長官、主管跟我不合,就會想辦法把長官擺平。每一個人只要活著,就有很多的生存之道,而這些生存之道都是歷練得來的。
你也會發現,在不平衡時,即使部屬擺的是哀兵姿態,但是他不會讓主管好過。同樣的道理,今天主管擺不平部屬時,他也會有很多的方法,讓部屬沒什麼好日子過。可是當部屬沒什麼好日子過的時候,事實上,他自己也不好過。因為當這個情境擺不平時,他其實也擺不平他自己。人常常要在這兩者之間,想辦法讓自己取得一個平衡。
於是,我們就要思考,當你把這兩者擺平時,這個取得的平衡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有的人會想辦法去適應,「適應」這件事我們如果用「擺平」這兩個字來講,好像也已足夠,彷彿我只要平安無事,就可以了。可是人之所以為人,不是有「平」就夠了,他還要更好,他不單要「平」,還希望有所長進。因此,就有所謂的「成長」、「創新」出現,種種表現也就是在說,我們不但要平,還要好。這是一個驅力,人在求好過程中的一個動力。
求好這一個心情,它會促進人跟人之間經過一個平衡之後,又進入到另外一個不平衡的狀態。於是他又去開創,再找下一個平衡的狀態。那個情形就很像男女朋友,兩個人剛開始時,可能不是那種並駕齊驅的狀況,而是逐漸走到一個旗鼓相當的地步。關係穩定了之後,你卻會發現,這個狀態看起來是平了,可是絕對不會讓人滿意,因為關係是變動的。
關係裡面很少有全然滿意的,為什麼呢?因為人天天都在變,所以那個關係絕對不會到此為止。而且兩個人的互動是持續的,某些時候可能男孩子跨了一步,於是他可能就覺得女孩子的付出少了一點,就會去想各式各樣的方法,讓女孩子也付出,使兩個人找到平衡點。
然後到快結婚了,女孩子總是愛漂亮,所以她想盡辦法在婚禮上出點花樣,於是她又多努力了一點。男孩子覺得,婚禮又不是一個人的事,老覺得新郎好像配角一樣,頓時覺得意興闌珊。但女孩子也會想出各式各樣的辦法讓男孩子多付出一點,再加一點,於是又得到一個平衡。
人就是一直在這樣的狀態下循環,那關係也就一直不停地走。當你的生存找到一個平衡點時,絕不是到此告一個段落的。人在平衡狀態下,常常只是一個短暫的安適。如果你可以將不平的狀態也當做一種常態、一種學習的話,我相信我們就可以在關係裡面有更多的成長。也就是說,不管平與不平,它都是一個過程,然而在這個過程的每一階段中,我們永遠也脫不掉那個求生存的基本點。然後它不停地變化,人也光在這個不停變化的關係裡,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逐漸地完成自己。但什麼時候才能完成自己呢?沒有人知道,因為它永無止境。所以,學習也是永不停止的。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